骨干人才

王佐仁
王佐仁,1972年8月生,博士,研究员。现任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神经环路与动物行为”研究组组长。1994年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化学系,1997年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获得生物化学硕士,2002年于美国Rutgers大学获生物化学博士学位。2005年起任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神经环路与动物行为”研究组组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014年起任高级研究员。该研究组已经是“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成员。独立完成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等基金项目、人事部留学回国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参与完成了中科院方向性项目、科技部973 项目(两次)、基金委优秀创新群体科学基金等基金项目。获得了2011年度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赛洛菲-安万特优秀青年科学家奖和2012年度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指导老师奖”。 主要从事动物行为的神经环路和脑功能联结层次的机制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发表了多篇论文,加深了我们在神经环路、脑功能联结组层次上对感觉信息处理及动物行为机制的理解。
主要研究方向及内容
1、大鼠抉择行为的神经环路机制
抉择行为有很多种;其中有一种抉择行为,动物需要通过对前一段时间接收到的信息进行总结和积累后,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这种需要证据积累的抉择行为,是一种较高级的抉择行为,也是揭示抉择神经机制的研究中很重要的一种行为范式。我们已经建立以大鼠为模式动物研究哺乳动物如何通过积累证据来进行抉择的实验体系。在此基础上,我们将研究后顶叶皮层(posterior parietal cortex)在证据积累依赖的抉择行为中所发挥的作用,重点研究哪些神经元参与了抉择过程以及如何实现积累过程等问题。
2、大鼠冲动行为的环路基础
冲动行为以及对冲动行为的抑制,是抉择的重要内容。然而,动物的冲动行为受哪些脑区控制,以及如何控制,至今仍是个谜。我们以大鼠为实验对象,建立一种新型的、特异的大鼠冲动行为范式。该行为范式能快速和特异地检测大鼠在行为中的冲动性。我们在此基础上,对冲动行为中的大鼠脑内不同区域进行了在体记录,初步发现了侧眶额叶皮层(lateral orbitofrontal cortex)的不同细胞群参加了对大鼠冲动行为的调节。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深入研究神经元集群放电模式以及脑功能联结如何调节冲动行为。
3、注意以及注意转换的神经机制
理解认知功能(如注意)的神经环路基础,是脑科学研究的重要问题。注意是大脑集中优势资源来优先处理最重要问题的一种能力。我们已经建立了研究大鼠对不同感觉模态信息进行注意的行为范式,并且发现了一些脑区的活动与注意状态密切相关。我们将进一步研究特定脑区的神经元电活动与注意的关联。在此基础上,我们将研究大鼠从注意一种模态的信息转向注意另一种模态信息时的神经环路机制,从而了解大鼠对不同模态信息进行注意的特定机制以及普遍机制。
代表性论文
实验室网址:http://www.ion.ac.cn/chinese/laboratories/people.asp?id=24
E-mail: ZuorenWang@ion.ac.cn
电话:021-54921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