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究进展

《Scientific Reports》发表胡新天课题组帕金森病无创治疗研究新进展

作者:来源:发布时间:2015-07-29

  2015年7月29日,《Scientific Report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昆明动物研究所胡新天课题组题为《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重度帕金森病猴模型的短暂与累积疗效》的研究论文。在该研究中,他们首先发现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兴奋帕金森病猴模型的初级运动皮层(primary motor cortex,M1)能显著改善其运动症状,并且提示理想的治疗策略为长期不间断的刺激疗法,进一步的机理研究发现其神经机制可能与初级运动皮层及黑质区域神经元的激活有关。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病因不明且目前无法彻底治愈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重的趋势下,该病将给国家、社会和患者家庭带来极为沉重的负担。目前常用的帕金森病治疗手段诸如药物疗法和深部脑刺激等都或多或少存在副作用大,疗效不稳定及治疗费用昂贵等问题。新近兴起的无创脑刺激技术如透颅磁刺激和经颅直流电刺激因其无创、安全与便捷的特点可能会成为治疗帕金森病的有效途径。

  临床研究表明经颅直流电阳极兴奋性刺激帕金森病患者的初级运动皮层能显著改善其行为症状,但是影响其疗效的参数及潜在的神经机制却鲜有报道。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脑卓越创新中心胡新天课题组的博士研究生李浩,雷小光以及相关成员采用不同刺激参数组合的经颅直流电刺激对经典帕金森病猴模型进行了治疗研究并分析了影响其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tDCS阳极兴奋性刺激猴的M1区域能显著改善其行为症状,有趣的是,经过不同刺激参数组合的累积治疗后,其疗效定量地和累积刺激量显著相关,而不是简单的依赖于刺激强度或时间的变化。猴脑片c-fos染色的结果表明tDCS的疗效很可能与M1及黑质神经元的激活有关。综上,该研究结果提示长时程不间断的tDCS刺激治疗很可能是改善帕金森病运动症状的良好策略,比起单独操控刺激强度或时间的变化可能更有效。

  该研究是在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科技部973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下完成的。

  

 

  图注(A)帕金森病猴进行tDCS治疗后PD评分得到显著改善,** P=0.0034。(B)tDCS疗效与累积刺激量呈线性相关,P<0.01。(C)tDCS治疗后,猴脑片刺激侧M1及黑质区域c-fos的表达相比基线水平显著升高,** P=0.0007;## P=0.0009。比例尺:20微米。

 

附件下载